什麼是蛀牙?為什麼會蛀牙?
齲齒(英語:dental caries, tooth decay, cavities, caries),指牙齒因細菌活動而造成分解的現象。常見的齲齒菌種是乳酸鏈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與轉糖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等革蘭氏陽性好氧菌,它們代謝醣類後會產生能腐蝕牙齒的酸性物質。吃完後茶葉、金銀花水漱口
防蛀牙:此乃清代宮廷祕方,獻出此方者的家人到往生時,牙齒都未少1顆。其母在80歲時,牙齒不曾鬆搖。配方:骨碎補、熟大黃、生大黃、生石膏、熟石膏、杜仲、青鹽、食鹽各1兩,加上明礬、枯礬、當歸身各5錢,11味藥磨成細粉。每早起床用藥擦牙根,留置5至10分鐘,再用清水漱口吐掉。
__________
預防
護牙三菌種:羅伊氏乳桿菌、唾液乳酸菌、鼠李糖乳桿菌
天野聖致舉例,廣島大學醫齒藥學綜合研究科的二川浩樹教授就曾發現,如果民眾連續兩周每天食用含有羅伊氏乳桿菌(L.reuteri,又譯作洛德乳桿菌、R菌)的優格,能夠預防80%的蛀牙菌以及40~80%的各種牙周病菌滋生。
不僅僅是羅伊氏乳桿菌,日本東海大學醫學部感染症研究室的古賀泰裕教授,也發現我們的唾液中含有唾液乳酸菌(L.salivarius)LS1,會主動攻擊成人型牙周炎致病菌,保護牙齒不受牙周病的侵擾。
而今年也有一份來自泰國宋卡王子大學的研究指出,連續四周透過發酵乳來攝取鼠李糖乳桿菌(L.rhamnosus,最有名的菌株常簡稱為LGG菌),同樣能夠抑制蛀牙菌滋生,而且在停止攝取的四周後,口腔內仍有80%的鼠李糖乳桿菌存活,顯示透過乳酸菌來防止牙周病,具有長期且強力的效果。
天野聖智就建議,民眾可以在選購乳酸菌粉時注意成分表,若是含有上述菌種的品項,就可以拿來自製無糖優格並用以刷牙。若是不方便自製優格者,則同樣又注意在選購市售品項時,選擇無糖且含有上述菌種的優格來使用。
《正確的優格刷牙法流程》
1. 進行優格刷牙法前仍應先用牙膏及牙刷,仔細以垂直方向來刷洗每一顆牙齒、齒縫以及牙齦,刷完後也按照正常刷牙流程先漱口一次。
2. 接著牙刷換沾無糖優格來刷牙,一次沾取少量並分次照著1的步驟仔細刷洗。
3. 用優格刷完牙齒後則注意不要漱口,否則好不容易製造的保護膜就再度被沖掉了,如果口腔內有過多優格而感到不適,可以考慮吞下去或者是吐出來即可。
https://tw.mobi.yahoo.com/news/日本正紅優格刷牙法-可預防80-蛀牙-牙周病-010000656.html
______
防蛀牙糖果。德國柏林的生物技術公司「OrganoBalance」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能防止蛀牙的特殊糖果。研究人員指出,糖果本身不會導致蛀牙,真正的元兇是咀嚼完糖果後殘留在牙齒表面的有害細菌,這些有害細菌會逐漸釋放一種酸性物質侵蝕牙釉質。最常見的有害細菌名叫變形鏈球菌(Mutans Streptococci)。根據以上原理,研究人員克里斯蒂娜·蘭和她的同事發明了一種「防蛀糖果」。這種糖果含有一種益生乳酸細菌 - 副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該細菌能和變形鏈球菌相結合併且殺滅它。研究人員進行了一次有60名志願者參加的試驗。 40名志願者吃了含有1到2毫克副乾酪乳桿菌的糖果。剩下的20名志願者吃了不含副乾酪乳桿菌的糖果。每個試驗對像在一天半內要吃掉五塊糖果。那些吃過含有特殊細菌糖果的志願者,唾液裡變形鏈球菌的菌落總數較之前明顯下降,而且副乾酪乳桿菌並沒有殺滅口腔內其他益生菌。
___
防蛀牙食物
1 、香菇
所含的香菇多糖體,能夠抑制口腔內病菌的生長,阻止牙菌斑的形成,防止齲齒;其次,香菇還含有一般蔬菜所缺乏的麥角甾醇,麥角甾醇經日光照射,可轉變成維生素D,可增強人體免疫能力,並能幫助兒童骨骼和牙齒成長。另外香菇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同樣具有滅菌,保護牙齒的作用。
2 、芹菜
3 、乳酪
奶酪能預防蛀牙。牙齒最怕口腔中酸的環境,美國牙科學會對68名12~15歲的兒童進行試驗,結果顯示,發酵乳製品可以讓口腔環境呈鹼性。另外研究人員相信,吃奶酪可以增加口腔唾液的分泌,而唾液是維持口腔健康酸鹼值水平的天然物。
4 、葡萄乾
酸甜的葡萄乾也是健齒的好食物。美國《食品科學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吃葡萄乾有助於預防齲齒,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牙科學院的克利斯蒂•D•吳博士(Christine D. Wu)稱,葡萄乾內含有多種抑制口腔細菌生長的化合物,齊墩果醇酸、齊墩果醛、白樺脂醇等,這些化學物質是植物中的天然抗氧化劑,有利於牙齒和牙齦健康,能夠有效地防止蛀牙、牙齦炎和牙周炎等。
中醫則認為,葡萄乾可以清熱解毒,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有幫助預防「火牙」
白樺脂醇(Betulin),又稱白樺酯醇、樺木醇、樺木腦。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和苯,微溶于冷水、石油醚等有機溶劑。植物來源為白樺樹皮提取。白樺脂醇具有消炎、抗病毒、抑製頭發纖維中蛋白質溶解、改善受損頭發光澤、促進頭發生長等活性,可套用于食品、化妝品及醫葯等行業。分子量442.72。別稱 樺木醇、樺木腦
https://www.itsfun.com.tw/白樺脂醇/wiki-32487-22347
_____
不小心蛀牙了
本來認為說,蛀牙要早起發現早期治療,要趕快修補。但這個觀念是錯的!!已經改變了!!
現在的牙齒醫學是!!早期發現!!早期觀察!!
日本牙醫生有長期研究,就算有黑黑的蛀牙放著不管,只要口腔健康做的好,就算過了10年、20年,也不會惡化。(註︰若有蛙牙,勤力早晚做油拔法護理口腔,注意清潔牙齒,不再用含化學的毒牙膏,改用天然無泡牙膏,長時間去做,可以救回你寶貴的牙齒。
實際驗證的例子,某人有個黑黑的一小塊蛀牙,不過他有把口腔健康做好!過了好幾年以後,原本的蛀少,還有變小了呢!!
牙醫師表示,要定期檢查,最好是3~6個月看一次牙醫。
口水真的可以防蛀牙嗎?根據國家網路醫院的資料,口水中有豐富的鈣離子,讓牙齒有「自我修復」的能力。對此,古代醫書有提到過,但因每個人的口水黏稠度不同,少數民眾甚至還有乾口症;口水分泌量不足,當然也就無法使用此種方法潔牙。
http://blog.xuite.net/yield.life/hkblog/531830699
______
殺菌
用聚維酮碘漱口能有效減少引發蛀牙的鏈球菌。聚維酮碘(英語:Povidone-iodine,簡寫PVP-I),又稱優碘(英語:Excellent-iodine),是用於手術前後皮膚消毒的殺菌劑,副作用包括皮膚刺激。如果應用於大型傷口,腎功能較差的可能會引起高鈉血症和代謝性酸中毒。不建議懷孕少於32週或服用鋰鹽的人服用。有甲狀腺問題的人建議不要頻繁使用。聚維酮碘是一種聚維酮化學聚合物和碘元素。它含有9%至12%的碘。它的作用機轉是釋放碘導致的微生物死亡。聚維酮碘是一種非處方藥物。
__________
蛀牙的延伸效應
讓人驚訝的是蛀牙與其他口腔疾病有微妙的關聯效應,在近年醫學中得到重視,臨床文獻調查卻發現一傾向,罹患較嚴重牙周病的人齲齒的機率的確是比較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牙科部主治醫師賴智信表示,從臨床經驗上的確有這樣的趨勢,容易蛀牙的人比較不容易罹患牙周病。因為造成蛀牙與牙周病的細菌種類不同,喜歡的生長環境也不同,較難以共存在同一個口腔中。蛀牙的生成以革蘭氏陽性好氧菌為主,細菌分解醣產生酸,而當口腔pH值<5.5時,酸便會進而侵蝕牙齒。但牙周病是革蘭氏陰性厭氧菌為主,附著於牙齒表面形成牙菌斑,所以兩種菌相互競爭口腔內的生存環境資源,若蛀牙菌佔上風時確實有擠壓牙周菌種的可能,目前相關理論還在研究中。
另一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University of Buffalo)的研究專案發現,大規模比對病例蛀牙最嚴重的一組,得到口腔癌、口咽癌的機率遠低於蛀牙最少的一組可能效應是細菌滋生,會刺激TH1免疫反應,因此有壓制癌症細胞的作用。但在中國大陸曾有案例是有患者多年蛀牙,而其蛀牙的殘根尖銳不斷劃破口腔,最後日積月累造成基因病變,引起口腔癌的發生。但這是物理性成因的特案,與人體機制較無關連,所以蛀牙能否防口腔癌還要看情況而定,但水牛城報告解答了醫界長期一個爭議點的方向,以往大多數人認為口腔越髒越容易得癌,因為細菌分泌的化合物會致癌,實驗結果卻是相反。
___________
分子口腔微生物學
出版商: Caister Academic Press
編輯: Anthony H. Rogers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
頁數: x + 292
出版日期: 2008年2月購買書號
ISBN: 978-1-904455-24-0
價格: GB£159或US $ 319
一個專家小組討論涉及兩種主要牙科疾病的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學:齲齒和牙周疾病。研究集中在可能調節居民口腔細菌與宿主之間相互作用的因素上。章節涉及口腔微生物相互之間和與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 主機的先天防禦機制; 以及開發針對口腔疾病的疫苗。主題包括口腔微生物分類學,鑑定和分型,應用基因組學,基因水平轉移,細胞間通訊,致齲菌,Aggregatibacter放線桿菌,牙齦卟啉,梅毒螺旋齒垢,宿主-病原體相互作用,宿主防禦機制,和疫苗接種對口腔感染。對於口腔生物學和口腔微生物學領域的學生和研究人員來說必不可少的閱讀材料,並為所有微生物學實驗室推荐一本書。
目錄
1.口腔微生物分類學,識別和分型中的分子技術
Sirkka Asikainen和Maribasappa Karched
分子技術在過去十年的迅速發展為微生物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兩個問題非常重要。首先,發現具有系統發生信息的DNA序列,如16S rRNA基因,徹底改變了細菌相關性的概念,並為細菌鑑定和分類提供了一個通用系統。其次,有可能通過這些新手段來檢測,鑑定和分類與其可培養性無關的細菌,並闡明復雜口腔細菌群落的多樣性和空間組織。相當大的好處是,相同的基於核酸的分子方法可以應用於所有的微生物環境,從口腔到歷史古蹟表面到海洋深處。這導致了基於PCR和雜交的多功能技術的發展,該技術允許快速和方便地分析口腔樣品的細菌內容物,並為擴大細菌流行病學和表徵研究提供以前無法實現的可能性。特別是,新興的微陣列技術將有助於在理解口腔細菌群落的結構和動態以及細菌 - 宿主相互作用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並且將成為開發新型口腔感染診斷學的基礎。
2.一些口腔細菌的應用基因組學
Stuart G. Dashper,Paul D. Veith,Ching Seng Ang,Peter S. Zilm和Eric C. Reynolds
基因組測序,質譜和計算能力的同步和相互關聯的快速進展為檢查口腔細菌及其與全球分子水平上的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工具。在本章中,我們將重點研究應用基因組學技術(主要是蛋白質組學)的開發和應用,以研究主要在齦下菌斑中發現的革蘭氏陰性厭氧菌。蛋白質組學分析已經應用到包括蛋白質組蛋白的發現和鑑定牙齦卟啉單和現在被應用於幫助我們對口腔細菌的蛋白質組的環境因素,包括影響的認識核梭桿菌,福賽斯坦納菌和梅毒螺旋denticola。這些物種共享相同的環境,並已被證明在多個層面上相互作用。我們研究了目前可用的蛋白質組學方法的範圍,可用於調查口腔中發現的複雜微生物群落中的細胞與這些細菌與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之間的精細相互作用。
3.口腔細菌中的水平基因轉移
Alex Mira
基因係統發育和DNA組成的分析表明,原核生物的一個重要的遺傳創新來源是從其他細菌轉移序列。基因組數據的出現現在允許確定水平轉移的基因在基因組規模上的重要性。通過對完全測序的口腔細菌以及它們與非口腔親屬之間的比較分析,很明顯,水平基因轉移(HGT)在口腔病原體中非常頻繁,並且該過程也可能在細菌和口腔真菌之間發生。HGT很可能在口腔生物膜如牙菌斑中通過親緣疏遠的細菌之間的緊密物理接觸而得到促進。。在某些情況下,在口腔生態系統中共存的兩種以上的物種之間共享某些基因組,這支持了一種觀念,即有一個環境相關的基因庫由特殊適應性重要序列組成。該棲息地基因庫也存在於其他自然生態系統中。提供口腔細菌中HGT的調查以及該過程的進化和生物後果。從應用的角度來看,這些基因中的一些可能是潛在的候選疫苗,針對多於一種潛在的致病物種。
4.口腔微生物群落中的細胞間通訊
Alex H. Rickard,Gilad Bachrach和David G. Davies
口腔中發現的大部分細菌屬於微生物群落,稱為“生物膜”,其特徵是細菌間的交流,由兩種不同的現象介導。首先是通過直接的細胞間接觸,這是由特定的蛋白質“粘附素”介導的,並且通常如同在物種間聚集的情況下一樣,通過互補的多醣受體來進行。內(自)和種間(共)聚集都促進了有序的物種進入生物膜的整合。第二種通信方法使細胞 - 細胞信號分子具有兩類:那些用於物種內和那些用於物種間信號傳導的物種。前者的一個例子是“群體感應”,即酰基高絲氨酸內酯(AHLs)誘導相同群體的成員產生和釋放特定的酶或啟動生物膜形成的過程。迄今為止,還沒有口腔細菌能夠產生AHLs。然而,它們可以產生小肽,例如“能力刺激肽”,其已顯示出介導物種內信號傳導並促進單一物種生物膜形成。一種常見的物種間信號傳導是由4,5-二羥基-2,3-戊二酮(DPD)介導的。這自發地形成了一族可相互轉化的化合物,統稱為“Autoinducer-2”(Al-2)。關於口腔生物膜群落,本綜述將側重於溝通的分子基礎以及細胞間接觸和信號分子對基因表達的影響。提出了關於種間細胞間通訊和生物膜發育的模型。
5.致齲細菌的分子生物學
羅伊RB羅素
分子生物學技術對我們了解牙菌斑細菌做出了重大貢獻,有助於澄清各種口腔細菌的分類關係及其與齲齒的關係。針對基因克隆和靶向基因敲除開發的方法允許分析單個基因的功能及其對細胞粘附和生理學方面的貢獻,這對於致齲性可能是重要的。變形鏈球菌基因組序列的可用性使得人們能夠利用新的工具來發現新基因並探索其調控,以及探索物種多樣性的手段。
6.分子窗入集合放線菌伴生體的致病性質:一份展望未來的現狀報告
Daniel H. Fine,David Figurski,Scott Kachlany和Jeffrey Kaplan
三條證據暗示Aa是一種口腔病原體; 1)在影響基因水平建立的毒力因子; 2)Aa與年輕青少年的局部侵襲性牙周炎的強大關聯,3)前瞻性證據表明Aa在動物模型中引發骨質流失。本章將回顧; 1)提供了對其致病性質至關重要的Aa基因證據的分子證據。此外,本章將介紹旨在反映複雜的細菌 - 宿主相互作用的新策略。建議這些新方法可能有助於深入了解Aa在疾病發生和發展中的作用以及其在適應宿主中的作用。本章最後提出了一項建議,即我們關註消除細菌的工作可能會從研究人體環境中細菌適應和生存策略的轉變中獲益。從這種範式轉變中吸取的教訓可能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我們與細菌分享的生活帶來的有益結果。
7.Porphyromonas gingivalis的分子生物學
瑪格麗特J.鄧肯
牙齦卟啉單胞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口腔厭氧菌,與慢性成人牙周炎密切相關。細菌相對容易生長,產生許多特徵明確的毒力因子,並且可以通過基因操作。基因組序列的可用性將增強我們對牙齦卟啉單胞菌生物學的了解,以及它如何與環境,其他細菌和人類宿主相互作用。從簡要描述基因組開始,本章繼續討論菌株變異性,以及牙齦卟啉單胞菌與其他口服和腸道擬桿菌的關係。我們用於牙齦卟啉單胞菌的基因方法是基於腸道擬桿菌的基因方法,並討論了這些系統的開發和使用。研究得最多的牙齦卟啉單胞菌基因是編碼與人類宿主細胞直接相互作用或保護細菌免受宿主活動影響的功能基因。最近幾項研究介紹了這項研究的技術和範圍。最後,描述了確定基因調控分子機制的新研究。
8. 密螺旋體的生存和毒力的分子生物學
Marie-Claude Jobin,Mohsen Amin和Richard P. Ellen
牙周病患者的口腔螺旋體水平升高。在該組中,齒垢密螺旋體是研究最多的並被認為是牙周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這種細菌蓬勃發展的環境已經將它塑造成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動力和高度蛋白水解的細菌。新的分子生物學工具和基因組分析的應用為理解這種苛刻的細菌做出了重大貢獻。特定基因的突變和類型菌株ATCC 35405的完整基因組序列已經對其內在的存活機制提出了新的見解。本章介紹了有關T. denticola基因和蛋白質參與運動,生長和毒力的最新報導。
9.口腔中宿主 - 病原體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礎
Janina P. Lewis
口腔微生物群落與真核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非常複雜,並且涉及允許兩種類型的伙伴共存的活躍過程。與宿主的微生物相遇是通過將生物體附著到宿主上而開始的; 和稱為“粘附素”的細菌表面蛋白介導這一步驟。細菌還分泌結合或侵入宿主的介質。微生物附著以及與分泌蛋白質的相遇,充當通過最終影響宿主中基因表達的多介體級聯解碼的信號。已經證明許多識別病原體和介導宿主反應的受體以及觸發宿主反應的各種微生物分子。此外,高通量微陣列分析的應用揭示了更多的參與者仍有待研究,並提供對宿主 - 微生物相互作用的複雜性質的深入了解。將討論關於參與宿主 - 病原體對話的宿主和微生物的最新進展,以及致病細菌用於逃避宿主保護識別機制的可能機制。最後,討論了關於宿主 - 病原體相互作用分子機制研究的新方向。這包括大規模研究宿主 - 病原體相互作用的基因組方法。
10.宿主防禦機制在口腔疾病中的分子基礎
Alex B. Berezow,Lijian Jin和Richard P. Darveau
臨床上健康的牙周組織的固有防御狀態是高度協調的。例如,檢查臨床上健康的人類牙周組織的組織化學,免疫組織化學和原位研究已經揭示,嗜中性粒細胞通常通過牙周組織從牙根表面周圍的高度血管化的組織到位於牙周組織外的牙齦縫隙。包括IL-8,ICAM和E-選擇素在內的幾種先天防禦反應介質已被證明在臨床健康組織中表達,並且已被提出用於促進嗜中性粒細胞運輸。宿主發育程序和宿主對口腔細菌共生殖體的保護性反應均有助於高度組織化的組織結構和選擇的先天防禦成分的分子表達。
11.針對口服感染的分子接種方法
George Hajishengallis和Michael W. Russell
鑑於齲齒和牙周炎均具有傳染性病因,已提出免疫作為控制它們的手段。然而,這些方法根據所涉及的細菌的性質和這兩種非常不同的疾病的發病機製而變化。對於齲齒,表面和分泌蛋白參與牙齦變形鏈球菌的定殖,以及從這些衍生的特定功能結構域,已被鑑定並證明可用作抑制齲齒過程的抗體的靶標。已經設計策略來誘導唾液分泌型IgA抗體,其特別適合於實現這種功能。進一步的進展將取決於將動物模型的結果應用於人體試驗。牙周疫苗的開發較差,但是兩種主要藥物牙齦卟啉單胞菌和Aggregatibacter a的一些抗原性靶標。,已被確定。在囓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模型中的實驗已經顯示了來自前者的菌毛抗原和來自前者的牙齦卟啉蛋白的能力,以引發抑制這些細菌的定植或致病機制的血清抗體。然而,關於宿主免疫應答在牙周病發病機制中的作用依然存在問題,目前的免疫接種方法是否可以調節這些免疫病理過程。
https://www.caister.com/oral2
___________
抑制變形鏈球菌生長的研究進展
論文類別:首頁 > 醫藥學 > 醫學
論文作者: 張宏柱 劉興容
上傳時間:2013/2/4 8:52:00
【摘要】變形鏈球菌是口腔中主要致齲菌之一。可以通過采用一些方法抑制變形鏈球菌的生長,從而達到預防或減少齲病的目的。本文主要通過綜述抑制變形鏈球菌生長的方法及臨床應用,從而為齲病的防治提供理論依據。並為日後的藥品研發,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 變形鏈球菌 生長抑制 基因突變 光動力療法 信號通路
【Abstract】Streptococcus mutans is one of the main cariogenic bacteria in the mouth. We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Streptococcus mutans by using some method,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reduction or prevention of dental caries. In this paper, by reviewing the method of inhibiting the growth of Streptococcus mutan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we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ntal caries an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future drug development.
【Key words】 Streptococcus mutans growth inhibition; gene mutation Photodynamic Therapy signaling pathway
齲病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人類應重點防治的三大非傳染疾病之一。而變形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 mutans)是目前公認的口腔中最重要的致齲菌。有實驗證實可以采用方法抑制變形鏈球菌的生長,從而達到預防或減少齲病的目的。本文就抑制變形鏈球菌生長的方法,以及抑制變形鏈球菌的臨床應用,及對日後的藥品開發提供的啟示進行綜述。
1 抑制變形鏈球菌生長的方法
近些年來,國內外有關抑制變形鏈球菌生長的報道有很多。學者們從基因﹑免疫生化﹑藥物學﹑物理化學等多種不同角度進行了研究,現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1.1 基因角度-
研究發現在多種細菌中LuxS基因調節的密度感應與重要的生理功能和毒性密切相關。於丹妮等在成功構建變形鏈球菌LuxS基因缺陷株的基礎上, 通過與國際標準株Ingbritt C比較,發現LuxS基因突變可以抑制變形鏈球菌的生長。
Sztajer等【1】通過對變鏈菌UA159luxS基因缺陷株的微點陣分析發現:共有585個基因被luxS突變所影響(約占基因組的30%),它們在AI2補體致活的培養中沒有恢復至野生型。被luxS突變體影響的這些基因分布在幾乎所有的代謝途徑, 其中與耐酸性相關的基因aguA下調顯著( - 73. 0倍), 進一步證明luxS基因突變影響其生長代謝。
1.2 免疫生化角度
樊明文等應用抗變形鏈球菌葡糖基轉移酶進行IgY抗體過表達,分別在1周、4周對變形鏈球菌進行計數,結果顯示較試驗前均有明顯減少,變形鏈球菌占厭氧菌總數的百分比分別減少 12 . 99%和 12 . 70 %。對照組變形鏈球菌的計數和變形鏈球菌占厭氧菌總數的百分比,試驗前後無明顯差異。研究表明變形鏈球菌葡糖基轉移酶過表達株IgY抗體可明顯抑制人牙菌斑中的變形鏈球菌。
Keyes 【2】通過齲齒記分結果顯示,外源性的c-di-GMP具有抑制齲病發生發展的作用。這可能與外源性的c-di-GMP具有抑制變形鏈球菌生物膜形成、降低牙菌斑聚集、抑制變形鏈球菌產酸、耐酸的作用有關。Tamayo【3】等證實在霍亂弧菌(Vibrio cholerae)中,c-di-GMP可以正向調節生物膜的形成,反向調節毒力因子表達。Nakhamchik【4】等在嗜鹽弧菌Vibrio vulnificus)中發現,菌細胞的移動及毒力因子的表達似乎跟c-di-GMP水平升高無關,這一系列的結果提示c-di-GMP信號通路在不同的細菌中其功能並非一致,其確切機制尚須進一步的實驗來闡明。 免費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hi138.com 1.3 藥物學角度
1.3.1 中藥學角度
國內外的學者在天然產物研究中發現,檸檬提取物 (lemon peel extracts,LPE)有很強的生物學活性,其主要成分具有較強的抗炎活性,能抑制細菌、真菌、病毒的生長和繁殖,而且未發現組織蓄積性[5][6]。韓慧等進行檸檬提取物對口腔致齲菌生長影響的研究,前期研究結果證實,低濃度的LPE可以抑制細菌代謝產酸及致齲相關酶的活性,而對細菌沒有直接殺滅作用[7]。
1.3.2 生物制劑角度
抗菌肽是多細胞生物體自身防禦體系產生的具有高效廣譜抗菌活性的小分子肽, 具有獨特的抗菌機理,是機體賴以對抗微生物感染、 在自然界得以生存的重要防禦分子,故極有希望開發成為一類新型的廣譜高效抗菌藥物[8]。但是天然的抗菌肽生物效能低,且具有蛋白水解的不穩定性。為了克服這些缺點,模仿抗菌肽的特性,通過較少的改變一些結構人工合成抗菌肽的同型物, 為在生物醫學領域對抗菌肽的研發應用開辟了廣闊的空間[9]。近年的研究表明,人工合成抗菌肽比天然抗菌肽更顯優勢。
1.3.3 物理化學角度
光動力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屬於光醫學範疇,它是利用光動力反應進行疾病診斷和治療的一種新技術。目前,PDT已逐步成為腫瘤的基本治療手段之一;近年來,在非腫瘤性疾病特別是細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的治療上,PDT也取得了顯著的療效[10]。應用PDT方法可有效治療口腔細菌性疾病而不產生耐藥性,因而在消除齲病和牙周病中的口腔致病菌的作用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11]。國外已有學者應用PDT方法作用於體外遊離於培養基中的變形鏈球茵,取得了良好的抑菌效果。
許多疾病都與硒的攝入過多或不足相關[12],因此受到越來越多的研究者的關註。目前許多研究認為,硒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特別是一些有機硒制劑[13],因此從硒對主要致齲菌的作用來探索硒與齲病的關系, 可以為硒的合理使用和齲病預防兩方面提供實驗依據。
2 抑制變形鏈球菌生長的臨床應用
釉質脫礦作為正畸治療的並發癥引起越來越多的學者關註,他們在不斷嘗試各種方法預防正畸後釉質脫礦的發生[14],其中針對正畸粘結劑的改良便是研究熱點之一。稀土元素鑭( Lanthanum, La) 已被作為無機生物化學研究的熱點,其氯化物和硝酸鹽廣泛應用於生物醫學、有機合成等領域[15]。朱耿輝等進行正畸粘結劑添加金屬鑭對變形鏈球菌抑制作用的研究,證實含5%氯化鑭復合樹脂粘結劑具有明顯的抑制變形鏈球菌生長的作用。
低溫等離子體的殺菌作用已逐漸被人們所認識, 大量研究報道證明, 等離子體對金黃色葡萄球菌、 大腸桿菌、 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孢以及白色念珠菌均有較強的殺滅作用。有研究顯示,低溫等離子體針對於口腔主要致齲菌變形鏈球菌殺滅效果可靠。低溫等離子體在口腔臨床消毒方面主要特點是其無色無味、不產生副產物和有毒殘留物。 免費論文下載中心
http://big.hi138.com/yiyao/yixue/201302/435653.asp#.Wr8j4OgVGf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管治療步驟
拍X射線照片,確定患處結構和手術方案。
若活性牙髓,則會施以局部麻醉,若牙髓已壞死,則不一定,視患者需求。
去除腐質並向牙髓腔擴展。
打開牙髓腔,取出發炎或壞死的牙髓。
用根管銼盡量去除感染源並擴大根管以利封填。
用消毒液(例如次氯酸鈉或3%過氧化氫)和生理鹽水交替沖洗根管內部。
用牙膠尖充填根管,盡量保持根管處於無菌封閉狀態。
視齒質損失的程度及牙位用樹脂或玻璃離子體(英語:Glass_ionomer_cement)材料充填牙齒的窩洞。
由於移除牙髓後的牙齒變得脆弱,一般需要安裝人造牙冠保護根管治療後的牙齒,防止出現破裂。
缺點
手術繁瑣,一般要2-4次就診才能完成。病人要承受的痛苦也較大
可能失敗,消毒不徹底導致牙髓腔再次感染,導致需要拔牙。具有4根根管的臼齒,第四根根管容易被錯過,導致失敗。另外形狀異常的根管,消毒充填過程中也可能不徹底。
局部麻醉有時不完全,牙根最深處仍會留有痛覺,這時就必須考驗牙醫的技術。
治療失敗
根管治療迄今仍是牙髓和根尖周病的主要方法。因此人們非常關注根管治療的療效,尤其是一些經過高標準治療仍然失敗的原因一直深受醫師的關注。究其原因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解剖學因素,包括側支根管、副根管、根尖分歧和根尖分叉等;
治療過程中的醫源性因素如根管側穿未發現,根管超填,冠部封閉狀態欠佳和治療過程中紙尖、棉捻的遺留等;
根管內微生物感染未得到控制,近年來根管外的感染尤其受到學者們的關注。
目前對於根管失敗的再治療,首選仍是保守性根管治療,即通過分析失敗原因選擇合理的根管治療手段,如超聲、雷射、微波等,選擇對根管細菌敏感的藥物處理根管,採用垂直的熱加壓充填技術充填側支根管、副根管等。在保守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根尖手術,但要嚴格地掌握適應徵和禁忌症。根管治療失敗的再治療成功率,採用保守治療約為66%,失敗率為23%,根尖手術成功率為59%,失敗率為19%,二者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癒合臭氧(Healozone)療法
原理是利用臭氧氣體殺死細菌。 這個無痛程序讓唾液可以自然地修補蛀牙。牙醫首先用一個塑膠罩密封被蛀的牙齒,然後對蛀牙釋放臭氧。 臭氧在10到40秒內把蛀牙的所有細菌殺死,還讓唾液裡面的礦物質成分慢慢修補牙齒。 研發這個方法的是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昆斯大學的林奇教授(Professor Edward Lynch)。
現在存在非常好的證據來說明臭氧是如何起到效果,同時沒有毒性的準確濃度是10―60μg/ml之間。
http://www.twword.com/wiki/臭氧治療
臭氧的分歧點為0.1PPm,人類可自嗅覺上感到其存在的濃度為 0.01-0.02PPm。當濃度到達1.0PPm,會引起呼吸加速、變淺、胸悶等症狀。作業現場允許之最高值濃度為0.10PPm/m3。臭氧在常溫 70oC以下時,能和所有的飽和有機物,以較慢的速度進行反應。對不飽和物質則產生急速的反應。若以水為媒體時。可與多數有機物資,急速產生化學反應。能除去水中之不純物,臭味,顏色,具極強殺菌效果。臭氧在常溫分解之速度,並不顯著,溫度每升高10 度,其速度加快2 - 3倍,若以水蒸氣、粉塵或紫外線為媒介,其分解速度將更快。用於空氣殺菌、防腐的濃度是0.5--2PPm,食品冷凍、消毒及物體表面消毒,需要量為6-10PPm/m3。。薰蒸式消毒法,是對密閉空間中,用5—10PPm/m3 濃度之臭氧作用 30 分鐘即可穫得滿意效果。但其相對濕度須要高於75%,濕度越高,效果越佳。對乾菌體,殺滅力極低。註 : 臭氧腐蝕性強,一般很少使用此種薰蒸式消毒法。而且此一消毒法,也必定在無人之情況下才能進行。並且在時間的選擇上,應保証工作人員進入時,臭氧已自行分解到安全濃度以下。空氣中之綠膿桿菌用0.5PPm,甲型肝炎病毒用4.9PPm,之濃度下30分鐘即能完全消滅,即使比較強的乙型肝炎病毒,也只要6PPm作用60分鐘,可達到完全殺滅的目的。
人工臭氧發生之方法,有光化學法、電陶磁法、原子幅射法、高壓電暈法、無聲放電法、放射線照射法。工業上以無聲放電法最多,醫界以光化學法為眾。以前大部份是利用放電法。自發現其具有副作用後,除工業上使用外,已少有民生品使用。
自1857年發現 ”玻璃管光化學法” 問世以來,發生器之類型、規格、技術都有很進步的發展,法國、德國、美國、日本都積極在臭氧發生器及應用技術上,投入極深的研究。且大部份都已採用光化學法、電陶磁法,來穫得較潔淨的臭氧。
純淨之臭氧產生法
光化學法產生的臭氧,是利用紫外線光源,產生200nm以下之紫外線波長,照射空氣,產生臭氧,其作用一如太陽光之照射。產生光化學作用及光和作用所製造的臭氧,純淨、無瑕,絕不含有NOX氧化物,不會有亞硝酸、硝酸鹽等有害人體化合物。並且將製造臭氧的原料空氣,純氧氣及氧氣之任何一種,都必須將其乾燥、冷凍及過慮後再取用,才能產生真正潔淨的臭氧。
臭氧之應用
在水中之應用
在水中使用氯系藥品,以消除游離氨氣,易產生三氯甲烷,此一方法,備受爭議。目前歐、美國家都採用臭氧取代,以改善水質,臭氧之活性是氯的600倍,成為高級氧化之新寵。有 “環保之星” 的美名。飲水採用臭氧殺菌、除臭,除了不會產生有鹵代物之致癌物質,且半衰期只有20分鐘,一下就消失,絕無異味產生,更無殘留物,優於常用之氯消毒。
臭氧使用於水中,其用量取決於水質,清潔的水,一般農度為0.5—2mg/L,作用5-10分鐘後水中保持餘氧之濃度為0.1—0.5mg/L,較髒的水之用量可增加至3—6mg/L。
對污水處理,其濃度可以增加為100-200mg/L,作用 30分鐘後即能殺滅或破壞其中之細菌及微生物、毒素。能改善水質,當然時間越長越好。
http://www.biddy-light.com.tw/tech/ozone-mnu.htm
http://www.healozone.de/en/shop.html
臭氧處理的抗菌效果
Bernard Jankovic,Eva Klaric,Katica Prskalo,Danijela Marovic,Vlatko Panduric,Zrinka Tarle聯繫:薩格勒布大學牙科醫學院牙髓與修復牙科系通訊地址:EvaKlarić,dr.med.dent。薩格勒布大學牙科醫學院牙髓與修復牙科學系Gundulićeva5,10000 Zagreb,克羅地亞
電話:+38514899203 eklaric@sfzg.hr
Acta stomatol克羅地亞。2013; 47(2):127-136。
抽象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確定化學根管治療後和使用臭氧進行額外的intracanal消毒後需氧,厭氧和細菌菌落總數的數量。材料與方法:23例單側牙根數相同的患者(n = 23)伴有根尖周病變(<5 mm),在後凸成像或全景X線片上觀察。對於微生物學分析,採取三次拭子:緊接在(B1)之前,在機械儀器和2.5%次氯酸鈉(B2)沖洗之後以及化學機械處理和另外的腸內臭氧應用(B3)之後。用無菌紙拭取棉籤,培養細菌並在14天后使用API 20A系統解釋結果。數據通過Wilcoxon Signed Rank Test分析,測量根管治療前後細菌菌落的數量。結果:B1,B2,B1,B3,B2,B3三組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好氧菌,厭氧菌和細菌總數。結論:兩種方法都顯示出減少細菌數量的強大作用。在化學機械和額外的臭氧根管治療後,需氧和厭氧細菌菌落的數量與化學根管治療前後立即測量的數量進一步減少。由於在根管內額外使用臭氧後細菌減少有所改善,建議在臨床實踐中使用該程序。
介紹
微生物對牙髓和牙周病形成的影響是眾所周知的並且有文獻記載。一個重要的事實是,根管中的微生物不僅可以作為平原細胞或聚集體,共聚集體生長,而且還可以形成由不同微生物的複雜網絡組成的生物膜。根管內的細菌可能來源於感染的牙髓組織中相同或相鄰的管道,這些管道在根管治療過程中可以倖存儀器和沖洗(1)。另一種可能性是,由於在儀器和灌溉過程中對乾燥工作場的控制不足,或者由於牙髓治療後不能提供由于冠狀動脈衰竭引起的氣密封閉而造成的修復不充分,所以它們由口腔中的微生物居住。 ,3)。此外,另一個主要問題是,在約會之後使用機械儀器和消毒溶液進行灌注或口腔內藥物治療後,大部分根管系統仍未觸及(4)。
主要感染是由具有主要革蘭氏陽性厭氧桿的混合菌群引起的。繼發感染的最重要原因是以色列腸球菌(Enterococus faecalis),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和Actinomices。成功的牙髓治療包括徹底清除牙髓空間中的所有微生物,防止根管和原發性感染,這是非常難以實現的。治療結果取決於殘留微生物的類型和數量(5)。最常用的根管沖洗液是次氯酸鈉(NaOCl)。作為具有溶解有機物質能力的消毒劑,它被用於運河儀器,特別側重於側管和副管。負面影響是潛在的毒性和高表面張力,降低了進入運河不規則部位和牙本質小管的可能性(6)。它也降低了牙本質的彈性並使其易於發生骨折(7)。氯己定對於根管消毒也很有效,對白色念珠菌的效果比次氯酸鈉更好(8)。2%氯己定對糞腸球菌的影響已在體外和體內條件下得到證實(9,10)。主要缺點是它的有機結構清除能力差(10),這會降低其清除和清除根管(11)碎片的能力。事實證明,氫氧化鈣對於兩次訪問之間牙髓間隙的消毒非常有效。它的主要優點是作為根管內藥物敷料,其高鹼性(pH12),牙髓腔內微生物無法存活(12)。沖洗劑傳統上由注射器和針頭(13)施加。沖洗劑與牙本質壁充分接觸是可行的,因為大部分沖洗液僅在針尖附近增強,並伴有次氯酸鈉的高表面張力(14,15)。這就是為什麼許多消毒溶液和沖洗設備的組合,如光激活消毒(16),主動根管沖洗(17,18)和intracanal激光應用(19)以及臭氧或等離子設備已被使用(21 ,21,22)。
HealOzone(KaVo,德國)是一種由大氣中的氧氣產生的臭氧系統,然後通過無菌管道將矽膠帽傳送到治療應用領域。離開設備的臭氧具有4494mg / m3或2100ppm濃度的治療價值。無菌的蓋子產生真空並作為阻止臭氧釋放到環境中的屏障。在蓋子中,臭氧以615cc / min的速度冷卻,每秒鐘更換蓋子內的氣體量超過300次。與其他經常使用的防腐劑相比,臭氧可以實現更高的性能,同時促進組織癒合和再生。它用於治療齲損(25,26)和根管治療,以減少牙根周圍的微生物菌群,而對根尖週組織沒有負面影響,降低了術後並發症的風險。其殺菌,殺病毒和殺真菌特性可以應用和治療軟組織疾病(27,28)。
這項體內研究的目的是比較intracanal臭氧治療,作為額外的消毒劑和傳統的化學機械根管治療的抗菌作用,並確定有氧,厭氧和細菌菌落總數的減少。零假設是這兩種根管消毒技術的抗菌功效沒有區別。
材料和方法,
標本
的製備本研究在克羅地亞薩格勒布大學牙科醫學院牙髓病和修復牙科系進行。本研究共納入23例單根牙數相同的患者(n = 23)。單根管的存在是通過在近遠中和頰舌方向上拍攝的射線照片來確定的。由於需要進行牙髓治療,因此將患者轉介到該部門。入選標準為:單根牙無任何症狀,負衝擊試驗和根尖周徑5mm以上的後房X線片或寰椎正側位片。倫理委員會已經批准了這項研究,並且患者已經在知情同意下參與了這項研究。
為進行微生物分析,在治療前(B1),機械儀器和2.5%次氯酸鈉(B2)沖洗後以及化學機械處理和額外的臭氧內應用(B3)後進行微生物分析。在第一個步驟(B1)放置一個橡膠防護裝置(Dental Dam,Roeko,Langenau,德國)後,創建一個通道腔,取出牙髓的冠狀部分並用1mL鹽水溶液(Pliva ,克羅地亞薩格勒布)。使用尖端定位器(ES-02,Artronic,Zagreb,Croatia)和K-file#15(Dentsply Maillefer,Tulsa,Oklahoma,USA)測量工作長度。在使用儀器之前,根管拭子採用無菌紙#15號(Dentsply Maillefer,Tulsa,Oklahoma,USA)。採取根管拭子後,進行化學機械處理(B2)。根管用K型和K型鉸刀手動裝配,採用後退技術,尺寸為#25,隨後採用額外的機械儀器技術EndoEZE(Ultradent Products,South Jordan,USA)至#40尺寸。使用一次性2mL注射器和30號針頭(BD Microlance,Becton Dickinson,馬德里,西班牙)在每台儀器之間使用2mL 2.5%NaOCl持續30秒,最後用5ml鹽水溶液使用一次性5ml注射器沖洗和30-G針。擦拭之前,將根管用無菌生理鹽水浸濕並用H文件#25(Dentsply Maillefer,Tulsa,Oklahoma,USA)研磨以從管壁進一步細菌移動。儀器末端的微生物學拭子用無菌紙尖#25取得。在化學機械通道處理後,在ENDO模式下進行HealOzone(Ivoclar Vivadent,Schaan,Lichtenstein)治療40秒,將牙髓延伸安裝到根管和用於在牙髓空間中獲得真空的矽帽(B3)。在第三次擦拭之前,將根管用無菌生理鹽水潤濕並用H#25磨碎。然後用牙膠尖點(Dentsply Maillefer,Tulsa,Oklahoma,USA)和AH Plus(Dentsply De-Trey,Konstanz ,德國)使用冷側向凝結技術的根管封閉器。在治療結束時進行對照後肺泡造影。
在取出拭子後立即將紙點存儲在用於厭氧菌的WMGA運送介質中,並在30分鐘內運送到微生物學實驗室。在微生物實驗室,他們被接種到哥倫比亞瓊脂基地,贊姆堡,亨特,曼德爾和科曼的厭氧菌基地和血瓊脂為厭氧菌。使用方法的抗微生物功效通過培養方法證實,並且使用API 20A系統在14天后解釋結果。
數據分析
通過測量不同的intracanal治療之前和之後的細菌菌落數量來分析數據。計算機械儀器和2.5%次氯酸鈉沖洗後細菌菌落數量和標準偏差,以及每個特定細菌群體(需氧菌,厭氧菌和總數)用臭氧進行額外的根管處理後的細菌減少。數據不是正態分佈的,用於比較平均值非參數Wilcoxon符號秩試驗和0.05的顯著性水平。結果以圖形方式呈現(框圖和直方圖)。對於數據分析,使用SAS 8.2(SAS Institute Inc,North Carolina,USA)。
結果
通過測量機械儀器和用2.5%次氯酸鈉進行根管沖洗後的細菌菌落數量以及額外的intracanal臭氧處理後的細菌菌落數量獲得的數值列於表和圖中。表1給出了治療方案前後的結果分佈(平均值,中位數,標準差和變異係數)。圖1顯示了分析每個拭子需氧,厭氧和總細菌菌落數後獲得的結果。圖2顯示需氧細菌菌落的減少,圖3顯示厭氧細菌菌落的減少,並且圖4顯示化學機械根管治療後細菌菌落總數的減少和另外的intracanal HealOzone處理後細菌菌落的數量。
在B1和B2組(p <0.0001),B2和B3(p <0.0001)以及B1和B3(p <0.0001)之間需氧細菌菌落的數量存在統計學顯著性差異。同樣的原理被用於分析厭氧菌組中的組和組之間的差異。在B1和B2組(p <0.0001),B2和B3(p <0.0001)和B1和B3(p = 0.0002)之間發現統計學顯著性差異。在B1和B2組(p <0.0001),B2和B3(p <0.0001)和B1和B3(p = 0.0002)中發現細菌菌落總數的統計學顯著性差異。分析好氧細菌菌落數,厭氧細菌菌落數和細菌菌落總數之間的差異,參考零假設,其中初始測量和化學機械根管治療之間以及額外的管內臭氧處理之後沒有差異應用。數據通過弗里德曼試驗進行分析,並且在這三次測量之間發現統計學顯著性差異(p <0.0001)。
表1細菌菌落需氧,厭氧和總數的算術平均值,標準偏差,變異係數和中位數。由於變異係數大(> 30%),我們將中位數表示為代表性平均值。

- 圖1有氧,厭氧和細菌菌落總數的比較
- 圖2治療前,化學機械儀器和2.5%次氯酸鈉沖洗後以及額外的HealOzone根管治療後需氧細菌菌落的數量。
- 圖3治療前,化學機械儀器和2.5%次氯酸鈉沖洗後以及額外HealOzone根管治療後的厭氧細菌菌落數量。
- 圖4緊接治療前,化學機械儀器和2.5%次氯酸鈉沖洗後以及額外HealOzone根管治療後的細菌菌落總數。
許多關於根管消毒技術的研究已經發表,但其中大多數研究結果相互矛盾。這項體內研究評估了可用作化學機械通道製備的附屬物的intracanal臭氧處理的抗微生物作用。結果清楚地表明,與化學機械製劑相比,額外的臭氧處理的優越性可以通過許多研究進行比較和證實,這些研究已經證明臭氧應用於根管中具有強大的抗微生物作用(30,31,32,29),其中通過在根管中使用臭氧來獲得最佳性能,其中最小的塗片有機碎片(33)。消毒劑如NaOCl需要直接接觸根管周邊區域的細菌,如吻合口,側管或主根管的最頂端部分(12),以及使用臭氧超聲儀器或臭氧水和臭氧氣體通過根管洩漏的組合可以幫助減少細菌。HealOzone(德國KaVo)是一種臭氧生成系統,其中臭氧僅針對作用位置,而臭氧在口腔和工作空間中的有害影響可忽略不計(25)。這使其比其他臭氧發生系統更具優勢。臭氧氣體是一種高效的表面消毒劑。由於分子的自發和催化分解,它適用於手術過程中的口腔以及齲齒或根管治療。根據製造商對最終根管消毒方案建議的時間選擇本研究中使用的40s消毒時間。在牙髓治療領域使用HealOzone的缺點是難以獲得所需的真空,特別是對於小的牙冠和被破壞的牙冠,這限制了其在該領域的使用。
現有文獻中的大多數研究涉及個別細菌菌株數量的變化,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氧,無菌和細菌菌落總數上,因此這項研究很難與其他人比較。好氧菌佔儀器使用前根管內發現的總細菌菌落的84%,其餘16%的厭氧細菌佔據了這一比例,這與Pinheiro等人的研究一致。其中30根填充的根管表現出以糞腸球菌,鏈球菌,梭桿菌屬和放線菌屬為主的好氧革蘭氏陽性和兼性厭氧菌的優勢(34)。Peciuliene等人 從第二次感染的牙髓區分離出微生物,發現33株分離株中21株存在糞腸球菌,而6株分離株中發現有酵母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35)。糞腸球菌的高毒力可能有助於在人血清存在下侵入牙本質小管和粘附膠原蛋白的能力。根據Molander等人的報導,兼性厭氧菌,特別是G +,在牙髓感染中佔大多數的二級菌群,因為它們可以在低代謝活性的條件下存活,如冠狀動脈滲漏; 他們將其代謝活動改變到更高的水平並重現(36)。與化學機械處理前的初始測量相比,2.5%次氯酸鈉的機械處理和沖洗顯著減少好氧和厭氧細菌的數量。這個結果與Siqueira等人的研究一致。誰使用2.5%NaOCl治療壞死性牙髓和根尖周炎(37)。已知較高濃度的NaOCl對頂端細胞和根尖週組織具有更大的刺激作用(38)。Silveira等人 已經表明2.5%NaOCl溶液和2%氯己定在接觸30秒後完全消除糞腸球菌的細菌感染(39)。
在本研究中,將臭氧氣體與化學根管治療結合使用導致細菌的顯著減少,這使得其作為額外的根管治療方法具有潛在的可用性和良好的效果。Nagayoshi等人 已經表明臭氧水俱有與2.5%NaOCl幾乎相同的抗微生物活性,特別是與超聲波管道處理相結合,具有低細胞毒性。臭氧水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潛在的根管消毒劑,其細胞毒性低於NaOCl,而臭氧水可以導致壞死,而臭氧水是非常生物相容的[29]。Steier和Steier建議將較少的細胞毒性濃度的NaOCl(1.25%)與臭氧(40)組合。Nagayoshi等人的結果。已被Huth等人證實。在一項研究中,使用臭氧氣體和/或臭氧水減少了根管內細菌的數量(牙齒與綠膿桿菌,糞腸球菌,消化鏈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孵化後的生物膜形成)。用於臭氧的特殊裝置可直接將臭氧直接施加到根管中,並導致對感染的根管壁進行有針對性的局部作用(41,42)。Vitrej等人 比較了四種系統的效果:作為根管灌洗工具的Heal Ozone,3%NaOCl,MTAD(美國Dentsplay Tulsa)和Endox Endodontics System(意大利NovaCalynalytics)。3%NaOCl,MTAD和HealOzone的有效性相似。Endox系統表現出最小的抗菌功效。得出的結論是,臭氧在牙髓治療中具有很大的潛力,除了標準的化學機械清潔外,它還能顯著減少根管系統的細菌感染[33]。Stoll等人 與常規沖洗液相比,3%過氧化氫,0.2%氯己定溶液,1.5%和3%次氯酸鈉(43)在糞腸球菌中顯示出臭氧(120秒,HealOzone發生器,KaVo)的正效應。臭氧是一種有效的氧化劑,具有進入氧化還原反應的能力。因此,建議在壓力下使用臭氧,以便穿透根管並引起灌溉效應。在體內,根管中含有生物膜,其成分如鐵可增強臭氧的抗菌活性並釋放強大的羥基自由基。使用臭氧油產品與使用氫氧化鈣等口腔內藥物相比,可以在與根管周圍組織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的情況下實現細菌在根管內的有效作用(42)。Lynch和Swift得出結論:臭氧是我們在牙髓治療中可以使用的最強大的抗微生物和氧化劑,與常用的抗菌劑相比,臭氧水溶液顯示出最高的生物相容性。臭氧應該用來幫助對抗與感染根管的微生物(44)。而且,溶解在水中的臭氧比次氯酸鈉更俱生物相容性並且對口腔細胞的細胞毒性更小。將臭氧氣體應用於表面齲損(有或沒有密封)或感染的根管可明顯改善臨床表現。臭氧在治療牙周炎,種植體周圍炎和牙髓感染方面的潛在作用是眾所周知的,但需要在進一步的對照研究中進行研究(29)。
在我們的研究中,HealOzone處理顯示出對消除有絲分裂和NaOCl沖洗的有氧和厭氧細菌有較好的效果。儘管應用臭氧40秒的時間週期導致有氧,無氧和細菌總數減少,但是如果更長的暴露時間能夠在所有樣品中提供完全根除,這是值得懷疑的。由於在根管內額外應用臭氧後細菌減少有所改善,建議在臨床實踐中使用該程序。進一步的研究有必要描述臭氧氣體對牙髓根管治療的確切作用。
為什麼要再生?
取自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73356625/
1、根管治療,其實準確應該叫“根管失活”,就是鑽洞填充藥物,把牙裡的血管神精等(牙髓)都殺死清除,讓那顆牙無法再接收身體供给的營養,會越來越脆弱,也會逐漸颜色變暗,牙根鬆動,早晚會出現拔牙的那些後果,只不過比較慢。
2。牙套只能套住牙冠,防止牙冠部分的劈裂,對牙根没作用。牙套易產生缝隙讓食物殘渣難清理。 牙套反而很多牙齦問題、食物殘渣清潔等問題過不了幾年就需要拆除。装牙套反而會縮短失活牙的使用時間,根管失活後的牙齒,只要牙醫技術好,只要你小心别咬硬東西,用上十年是可以的,装了牙套反而未必。
3。關於牙套的摘除,合金牙冠或者烤瓷牙,是要用黏合劑黏在原來的牙齒上的,那個黏合劑就像建築中的水泥一樣,但装了合金牙套或者烤瓷牙之后,需要摘除时,的確醫院裡會有除冠器之類的,但不管有什麼器械,都是硬生生把黏在牙齒上的牙套靠外力來回振動拽下来,你只要想象一下建築中用水泥黏合在墙上的瓷磚怎麼摘除。
4。牙髓,它跟身体其他部位的血肉一样有可能發炎,化濃,但是它也跟其他部位一样有自愈能力的(甚至有患者做完根管失活后,醫生親眼看到根管内有新的肉芽長成,所以根管失活後,他们都要用牙尖胶堵住根尖孔,在牙根裡填充失活藥物,就是防止外部組織液進入牙齒内重新長出牙髓,防止牙齒復活)。牙齒裡邊的那些組織,也就是所謂牙髓,跟牙齦跟扁桃體一樣會發炎,發炎時會疼,但就像牙齦發炎會恢復。 牙髓有復活能力。
黑色入腎,要多吃黑芝麻黑豆等黑色食物(《本草备要》裡说黑豆補腎,不過不能跟豬肉一起吃,但樓裡有同學豆油我說,黑豆補腎是有争議的,有的是說黑豆雖然入腎,但不補,而是洩。)另外中醫認為不同位置的牙齒是位於不同的經絡上,不同位置的牙疼可以通過對不同經絡上的穴位扎针。吃雞蛋時蛋殼都留著,小火焙黄研末,這些粉既可以用來刷牙,也可以内服,但内服要配合黑芝麻等潤腸的東西一起,否則容易引起便秘。 中醫治療牙齒問題只有能通過吃藥或扎针消除牙疼的辦法,還有當年纪小處在齲化速度比较快的階段時,什麼防齲牙膏都没用,但是據說到中年時齲化速度會減慢。唾液有它的滋養作用,堅持用舌尖伴著唾沫清潔牙縫反而比牙刷好用 。
5、10年前第一顆牙只是因为遇冷刺激後隱隱疼,而且当當時明確告訴醫生,通常晚上發作,我後來看中醫才理解,人體有手太陰肺經足陽明胃經等等12條正經,一天24小時,每個時辰對應不同的經絡,我的牙在晚上疼痛加據,很可能就是對應的經絡是對應晚上那個時間的,只要找到病因,其實這種組織的炎症,完全可以調理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新技術免去鑽洞的方式,先對牙齒受損部位的外層進行處理,然後將鈣質、磷酸鹽等礦物質注入蛀牙中,以微量電流「推送」這些物質進入蛀牙處,便可幫助牙齒再礦化、自行修復。
這項新技術由蘇格蘭公司 Reminova 開發(https://www.reminova.com),目前在募集資金,希望三年內普遍應用在治療上。不久前哈佛大學也開發出類似技術,以低能雷射光照射牙齒,結果竟能刺激牙齒幹細胞重新生長。
脫礦化使得牙釉質更弱,更多孔。它與齲齒的發生有關。齲病的一個陰險部分是,由於可發酵的碳水化合物(糖)分解向下進入釉質孔隙引起的生物膜產生的酸導致牙釉質的早期損害大部分不能立即可見,導致加速的礦物質損失和增加釉質表面下的孔隙。
礦物質進入多孔釉質結構,使其更堅固,更緻密。添加的礦物材料硬化成現有的搪瓷結構。通常情況下,這種自然再礦化發生在個人通過更好的刷牙,飲食改變如減少糖分,飲用更多的水和牛奶以及定期使用氟化物牙膏來改變他們的行為。所有這些作用都可以幫助唾液變得超飽和礦物質,這也導致口腔pH上升,直到在臨界點,礦物質從唾液再沉積到釉質表面上,形成更強的再礦化釉層並切斷供應的營養物質和酸對地下病變。
我們的發明加速了礦物質吸收,但也驅使礦物質到達地下病變的最深部分,重建所有的損害。為此,我們稱之為電輔助增強再礦化(EAER)。這使用幾微安(百萬分之一安培)的微小電流,這個電流太小而不會引起患者的任何身體感覺,以幫助將礦物離子加速到牙釉質深處並且提供受影響的齲齒的完全重建而不僅僅是僅限於釉質表面的再礦化。我們的同行評審公佈的數據顯示,修復的再礦化病變與每個樣本的同一人類測試牙齒中的原始未受損牙釉質一樣硬或更硬。
通過自然修復過程的這種簡單的適應,並且使用我們在EAER之前應用於腐爛牙釉。清潔後的健康釉質組織隨即準備好並接受EAER,將EAER引入乾淨的病灶。礦物離子被電場推到病變的最深處,為礦物沉澱形成合適的條件,成為固體釉質結構的一部分,使病變從最深的裂隙向上填充。
重要的是,對於那些對看牙醫感到焦慮的人來說,在我們的治療中沒有健康的牙齒組織被去除,因此不需要使用鑽時所需的麻醉劑注射,因為當使用鑽時損壞的和活的組織將被去除填充,為患者以及從業者提供了更少侵入性和更安全的體驗。其結果是修復完整的保護搪瓷外殼的牙齒。
這為預防齲病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範例。。作為定期牙科檢查和治療計劃的一部分,它可以阻止和扭轉齲齒,確保齲齒永遠不會進入更高級的階段,這將需要填充。並有機會避免永久填充。
我們的治療並不能取代或減少對定期刷牙和清潔的需求,這仍然是防止齲齒發作的最佳方法。我們的治療提供了治療齲齒衰退,阻止疾病進展的新方法,並且該方法可以大大減少這種最普遍的人類疾病的成本和環境影響。
http://technews.tw/2014/06/29/new-dental-technolog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紀元7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鄧振梁編譯報導)最新研究顯示,採用最新的技術,蛀牙在一個月之內就可以消失。這項新的技術可以免除填充物的痛苦,或是需要鑽更深的洞來治療受感染的蛀牙。
據Discovery頻道報導,根據一項發表在ACS期刊新的納米研究,牙醫師可以很快的把電鑽拿掉,因為有一個最新的縮氨酸(peptide)材質,包裹在凝膠或是薄薄的可彎曲的膜中,填進蛀牙的孔內,可以引發牙齒的再生。
法國國家桑特等德拉(de la Sante et de la)醫學研究中心的傑瑟爾(Nadia Benkirane-Jessel)表示:「這跟牙膏的作用完全不一樣,填充之後可完全控制蛀牙。」
雖然為牙齒鑽洞與填充是安全有效的蛀牙治療方法,美國每年也有數百萬顆蛀牙填充進行,但是病人仍對這項手術感到不舒服。
新的治療方法可以讓病人去牙醫診所的感覺更佳的愉悅,新的治療不需要替牙齒鑽洞,甚至連受感染牙齒也會癒合。
蛀牙是因為細菌或腫膿蛀在齒洞裏,這會導致牙痛,甚至是掉牙。當吃酸的食物,甜食、甜點,甚至是清潔衛生做不好的時候,細菌就會吞食琺瑯質與牙齒的礦物質。
導致蛀牙的原因很多,但對所有的治療都是一樣的,挖個洞,把洞填起來,這樣可預防進一步的蛀牙。
先前的試驗發現,這種被稱為MSH的填充膠(黑色素細胞刺激荷爾蒙)可以刺激骨質的生長。
牙齒與骨頭的結構有相似之處,因此法國的科學家就做實驗,看看牙齒受到這種荷爾蒙的刺激會不會再生。
傑瑟爾表示:「這種新的治療方法只可用於治療蛀牙,不可作為預防的方法,人們仍需刷牙、用牙線、漱口等等,以預防蛀牙的發生。」
密歇根大學的牙醫師王洪萊(Hom-Lay Wang,音譯)表示,牙醫在治療蛀牙不用挖洞是一個很有利的訴求,因為牙齒挖洞會造成神經血管的損害,會導致牙齒更加的脆弱與易折斷。
但是這種新的方法只能用在少數病人身上,大部份的蛀牙仍要用傳統的方法治療,而且這種新治療還要通過許多臨床試驗,所以要用在臨床還要好幾年的時間。
http://www.epochtimes.com/b5/10/7/8/n2960829.ht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人員使用幹細胞生長新的牙齒
大衛·希爾2012年5月10日
聚合物支架可將乾細胞生長引導至定制的尺寸和形狀。
牙髓學教授Peter Murray博士和新東南大學牙科醫學院的同事(NSU)開發了控製成體幹細胞生長以產生牙齒組織和“真正”替代牙齒的方法。
NSU研究人員的方法是從口腔組織中提取乾細胞,例如在牙齒本身內部或從骨髓中提取乾細胞。收穫後,將細胞以所需牙齒的形狀安裝到聚合物支架上。聚合物與生物可吸收縫合線中使用的材料相同,因此支架最終溶解。牙齒可以單獨生長,然後插入患者的口中,或者乾細胞可以在口腔內長出幾個月內達到全尺寸的牙齒。
到目前為止,在小鼠和猴子中已經再生了牙齒,並且正在進行與人類的臨床試驗,但是技術是否可以產生由血液滋養並具有充分感覺的牙齒仍有待觀察。牙齒對研究人員來說是一個獨特的挑戰,因為乾細胞必須被刺激才能生長硬組織,牙本質和牙釉質的正確平衡,同時產生正確的尺寸和形狀。
正如穆雷博士解釋的那樣,人類在生命過程中已經有兩套牙齒,嬰兒和成人套,所以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複制性質,並給予該人第三種選擇,牙齒“,這不僅對於更換牙齒是重要的,而且當需要極端的矯正矯正時,它可能成為標準治療方法。如果牙齒畸形或失敗,則可以拔除牙齒,並安裝新的牙齒。
迄今為止,NSU研究人員已經收到了約170萬美元的牙科幹細胞研究資助。
默里博士認為,如果能夠顯示對牙齒再生長的控制,並證明該技術是安全的,這些牙齒將首先在美國廣泛採用。他還報告說,公眾甚至牙醫的興趣一直很高,最近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美國牙科協會會議上最近出售了他的“再生牙髓手術”報告。
正如胚胎幹細胞研究的發展推出臍帶銀行一樣,牙科幹細胞治療所承諾的前景導致了牙齒銀行的興起,如BioEden,StemSave和Store-A-Tooth(例如,StemSave,收取2,430美元保存兒童的牙齒20年。)幹細胞療法正在積極用於修復骨骼損傷,面部骨骼,甚至像心臟一樣的器官,但懷疑者繼續嘲笑幹細胞的潛力,引起噩夢場景或失控組織生長。此外,研究進展常常由圍繞胚胎幹細胞研究的政治所籠罩。
牙醫在完美牙齒需求增加的前列。國家統計局2009年的全國調查顯示,96%的牙科醫生預計幹細胞再生將主導牙科學的未來。此外,一半以上的人預計該技術將在未來十年內提供。(指2019年?)
在小鼠中,幹細胞生長成與天然牙齒具有相似性質的牙齒(綠色)。
研究使用乾細胞再生新牙齒已經存在了至少10年。2002年,倫敦國王學院牙科研究所的Paul Sharpe教授收到了一份價值50萬美元的惠康信託基金,用於將老鼠幹細胞的牙齒再生長轉化為人類的再生牙科。一家公司成立,Odontis,並在2010年似乎準備推出其BioTooth技術,但已經脫離了雷達,網站關閉可能遭受同樣的命運,導致Geron公司去年放棄幹細胞研究。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在2009年報告說,在幾個月內成長為完全功能的小鼠的小鼠中植入乾細胞牙胚成功。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九週內也成功地使用支架來解剖解剖正確的牙齒。
https://singularityhub.com/2012/05/10/toothless-no-more-researchers-using-stem-cells-to-grow-new-teet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1
未分化iPS細胞的牙源性反應。將DsRed表達的iPS細胞與E14.5小鼠第一摩爾間質細胞一起皮下移植。(A) HE染色顯示在iPS細胞衍生的畸胎瘤中形成的牙齒結構 ...
圖2
使用的iPS細胞的全牙再生的當前策略的一般示意圖。收穫患者的體細胞。引入重新編程條件/因素以誘導自我更新和多能性,以及患者特異性 ...
圖3
將iPS細胞誘導入NC細胞的方案。iPS細胞在懸浮液中分化形成神經球。球體自發附著並形成玫瑰花狀結構。細胞遷移離開蓮座遷徙細胞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91233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